• 2024-09-20 15:00:35
  • 阅读(3663)
  • 评论(1)
  •   近来,记者随“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走入西藏。广袤高原上,从绿意盎然到民生暖意,从民族融合到兴边富民,焕新之变无处不在,修养出益发绚烂的民族团结之花。

    “绿”:看护好生灵草木、千山万壑

      9月的藏东南,尼洋河畔绿意葱翠。本年3月在河畔荒滩种下的桃树,枝干渐长,下一年春天就会开出粉白的桃花。

      “今后这儿会像下流的雅尼湿地相同美丽。”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嘎拉村乡民尼玛曲吉说。

      2021年以来,雅尼河谷累计美化国土面积8419亩,来自巴宜区、米林市5个城镇的乡民参加其间,让黄沙不再、枝叶渐长。

      种下的是花草树木,改进的是生态环境,进步的是居民日子质量。

      “曩昔这儿缺林少绿、荒山秃岭,每天看着光溜溜的山,心境都不好了。”拉萨市民曲珍望着绿意盎然的南山公园,回忆起10多年前的现象。

      2021年起施行的拉萨南北山美化工程,方案用10年完结营造林206.72万亩,将拉萨打造为青山拥南北、绿水绕古城的生态宜居高原城市。

      曩昔15年,青藏高原正在变湿、变绿。无数人支付艰苦尽力,只为看护好这儿的生灵草木、千山万壑。

    2024年9月1日,游客在拉萨南山公园玩耍。新华社记者舒静 摄

    “暖”:民生温度标刻美好

      雪域高原上,烧饭做菜不易熟、传统高压锅操作杂乱且存在安全隐患,一向是困扰农牧民大众的日子难题。

      2022年,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安排有关组织、企业建立技能攻关小组,深化不同海拔地市调研测验,立异研宣布更省心随手的高原多功用炊具。

      “运用这种高压锅,单手操作就可以泄压,不棘手、不喷溅;锅盖会显现温度,还有报警功用,更安全。”西藏尚厨炊具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久和介绍说。

      2023年,69万只高原炊具走进农牧民家中。簇新的“高原锅”、丰厚的食材,烹饪出美好的“呀咕嘟(好)”滋味。

      暖意也在雪域高原上的“天下第一道班”延伸。

      109道班承担着唐古拉山口的路途维护保通使命。这儿被称为“生命禁区”。70年来,一代代高原养路工人在这儿深深扎根、甘作路石。

      “感谢仓库出租网你们在雪域之巅,一向静静看护这条奇特的天路,温暖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救助站里的200多面锦旗、4000余封感谢信,写满过路人对养路人的感谢,也映照出一幅幅民族团结的感人画面。

      对口援藏作业展开30年来,17个省市和数十家中心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有用助力严重民生问题的改进进步。

      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进步至13.1年;400多种“大病”不出西藏,24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根本就能及时医治……一件件惠民实事、一项项民心工程,让高质量开展效果更公正惠及各族大众。

    “融”:茶和盐巴永不分离

      “突切囊(感谢)!突切囊!”本年年初,寒冷寒风中,尼玛次仁和汉族自愿者蓝明峰为一名腿脚不方便的患者送去拐杖。临行前,这名受助大众将亲手做的饼子塞到两人手中。

      在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各民族大众组成的自愿服务队11年来送医送药、照料白叟……自愿服务队负责人尼玛次仁说:“没有轰轰烈烈,只要各民族大众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同吃一桌饭、同上一堂课、同感民族情,中华民族一起体认识根植青少年心田。

      阿里地区札达县九年一贯制学校广场旁,指着展板上的“扎根雪域高原的玉麦姐妹”,六年级学生扎西旺姆骄傲地说:“这些故事我都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每次讲,我们都凑过来听。56个民族原本便是一家人!”

      不只是社区和学校。散步拉萨,古色古香的八廓街,天南海北的各族商户“比邻而市”;停步阿里,街头巷尾其乐融融,身着多彩民族服饰的白叟、孩子和青年,传递出美好和高兴……

      中华一家,情深意长。“共居共学、共建同享、同事共乐”的格式已然构成,各民族往来、沟通、融合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宽,“茶和盐巴永不分离”的故事书写着新的篇章。

    “兴”: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现在的西藏,21个边境县的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继续较快增加,建成624个边境小康村,各族大众出产日子条件极大改进。

      开展是处理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增强中华民族一起体认识的动力源。

      走进日喀则市江孜县班觉伦布村,“阿佳(大姐)”们哼着歌,熟练操作机器……一双双巧手,织造出彩虹般艳丽的氆氇。

      氆氇是藏族大众制造藏式衣物的毛织品,制造工艺已有上千年前史。在上海浦东援藏力气帮扶下,“阿佳格桑工坊”7月正式敞开,近30名当地妇女得以在家门口工作。

    在西藏日喀则市一间门店拍照的玩偶、围巾、披肩等江孜氆氇产品。新华社记者孙瑞博 摄

      相似江孜氆氇这样的工业,已成为西藏开展的一张张新手刺——

      在那曲,“村庄复兴 那曲猛进”活动广泛发掘村庄能人,助力特征产品走向宽广商场;在山南,核桃树成为“摇钱树”,带活村庄旅行、木碗加工等工业链;在阿里,日土白山羊绒享誉国内外,成为当地推动村庄复兴的“软黄金”……

      日子更好,心就更齐。

      一步跨千年,同筑我国梦。各族同胞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团聚,同创昨日光辉,也必将一起迎来新的腾跃。(记者舒静、王明玉、魏冠宇)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

    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