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两年不断添加栽培面积不相同,本年长清区归德镇杜圈村德归家庭农场场主杜振生没再把精力放到扩展栽培方案上,而是坚持原有栽培面积,调整栽培构造,把精力用到让土地增产、增收上。恰是靠着这么的增收诀窍和现在的农业补助方针供应的“定心丸”,老杜把种粮工业做得风生水起,也打破了“谷贱伤农”“从地里刨食吃不饱”的魔咒。
左右开弓注重水利+机械化
现在,不论旱季旱季,德归家庭农场的300多亩土地都“渴不着”。这是由于老杜早就知道到水利和农业机械的首要性,这让他分外舍得“下血本”:正本该家庭农场中只需一眼机井,不能满意浇地的需要。他便出资1.2万元又打了一眼机井,而且安装了700米地下管道。在黄河岸边的流通土地上,他收买了3套提水设备,运用黄河水进行灌溉。这么下来,悉数土地只需4天时刻,就可普浇一遍水。
与此一同,杜振生还出资10多万多元,收买了50马力拖拉机、小麦播种机、玉米播种机等机械设备,悉数完结了机种、机管、机收的机械化农业。上一年,杜振生通过深耕、秸秆还田等办法,大大前进了农田粮食的单产。“现在种粮,假如不依托机械化,就会本钱高,哪里还能挣钱?”杜振生深有领会。
科学种田测验新种类+调整栽培构造
和前两年老杜还因流通不到整片连块的土地而烦恼的情况不相同,本年老杜没再一味地寻求方案。相反,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测验新种类和调整栽培构造上。
凭仗多年的栽培阅历和不断测验,杜振生越来越感触到科学种田的首要性。因而,他对新种类的寻求,一刻也没有中止过。这些年,老杜发现跟着日子水平的前进,我们的饮食构造也在不断改动并逐步知道到粗杂粮的优越性。通过商场查询和剖析,现在粗杂粮商场供不该求,有着宽广的远景。本年,通过与省、市农业有些的专家进行交流,杜振生在北京凤凰妇科医院收成小麦往后,栽培100亩黑豆,40亩红小豆、绿豆、青黄豆。杜振生还斗胆测验玉米、花生间作栽培。2米种花生,1米种玉米,运用透光好通风的优势,加大玉米的栽培密度。本年试种的10亩间作地取得好收成,每亩玉米产值350公斤、花生400公斤,每亩收入达2000多元,比独自栽培豆类还多收入多400元钱。下一年,他预备铺开这各栽培办法。(本报记者邵明红通讯员马光仁张兆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