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06 07:41:29
  • 阅读(9378)
  • 评论(15)
  • 原标题:半年要评比5次穿插查看变“拆台”——内蒙古一旗县深陷扶贫查看“怪圈”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各级政府卯足了劲加油干,一块块硬骨头正在啃下来。可是,越是攻坚期,越要实打实,坚持问题导向,把功德办妥。近段时刻以来,一些区域反映,频频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扶贫范畴的一些做法,,耗费了底层干部很多精力,搅扰了底层脱贫攻坚作业彩部落。一些干部大众呼吁,少一些形式主义扶贫,多一些走村串户效劳。

    最近,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旗上下气氛严峻,由于在前次查看评比中排名靠后,旗委书记已被约谈做反省,而本月末又将迎来新一轮查看,如果第2次排在后五名,他的上级领导将直接被问责,“迎检”已满足旗头等大事。

    为推进脱贫攻坚作业,自治区于本年9月启动了全区脱贫攻坚穿插查看作业,各旗县抽出20人左右的查看组,对贫穷旗县进行穿插查看。在半年时刻内,这个旗除了要承受2次全区“大检”,还要承受专项审计、巡视、盟市查看3次“小检”。展开查看评比的初衷是为了推进作业,但次数过于频频、操作与实践脱节、问责压力过大,扶贫查看在底层走了形、变了味。

    各显神通“上手法”

    相互查看变“相互拆台”

    近段时刻,这个旗把上千名干部派到村里,他们担任完善扶贫手册,教老乡答复问题。有的干部吩咐贫穷户记住他的姓名,一旦问到谁谁有没有来,可得说实话。“你说知道我,我就帮你搭牛棚。”

    他们对前次评比心有余悸。这个旗的扶贫办主任说,另一旗查看组来“穿插检”时显着带着火药味儿:“这次查看就是要旗县间相互监督的,给你们打了低别离诉苦。”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情况下,只要尽可能把对方旗县的分数压低,才干防备自己不被排在后几名。

    为了排名靠前,有的当地想尽办法“上手法”。由于查询问卷中有一项大众满意度测评,查看组当天抽完需求入户的村子后,干部们连夜给需求入户的贫穷户发钱。有的当地想方设法做上级作业,探问其他旗县分数,这个旗把给其他旗县的评分刚交自治区有关方面,相关旗县就打来电话责问为啥打分不高。有的当地尽量在规则时刻内最终一个交卷,待摸清其他当地的分数后,想办法进步一下分数。

    如此“穿插查看”,已形成一些盟市、旗县、部分间的隔膜。前次该旗查看打分的另一个旗,恰巧11月份也来穿插审计,审计组便显着“闹情绪”,毫不客气给该旗打了低分,底子没有充分考虑实践扶贫作业成效。“查看成果触及查核问责,高压之下,有的当地难免用一些手法,严峻违反了查看作业的初衷。”该旗一位分担扶贫的领导干部担忧地说。

    一次“迎检”花掉20万

    无效评比劳民伤财

    扶贫本是件非常详细、客观的作业,但一些干部反映,评比分数带着显着的片面倾向,未能实在反映扶贫作用。

    测评分值包含60分精准辨认与退出进程,20分大众认可度,20分教育、健康、工业等扶贫办法。该旗的扶贫干部坦言,这样的测评体系多依托于查看很多的表格是否填写完好,侧重于作业程序,较难反映出当地扶贫作业的要点、优势、可继续的脱贫办法,也简单引导底层把功夫下到建档立卡上,相对忽视了根底建造和工业开展。“我们旗有些工业扶贫行动还曾当作典型推行,而在评比中底子没有表现出来。”

    事实上,打分极易遭到人为搅扰。依据当地的评比要求,若大众对帮扶作业满意度为85%及以下,大众认可度一栏直接就记成零分。有的蒙古族大众不懂汉语,查看组在问有关问题时,由于底子没有听懂便摇了摇头。还有的查看组问“包联干部来过吗?”,牧民们连“包联”两个字是啥意思都不理解,只好摇头。查看组便据此判定为大众不满意。作业人员的确没有时刻和精力来听解说,他们三天要入四百多户,一个人每天得造访十几户,只好墨守成规地发问,答对了加分,答错了减分。

    从实践情况看,评比查看有些劳民伤财。哪个当地“迎检”,都要做展板、拉横幅、预备各种资料和办公用品,还得好吃好住好款待。这个旗一位干部泄漏,前次为迎候另一个旗县来穿插查看,全旗花在训练、差旅费、招待费上合计20万元,这20万元至少够给20个贫穷户每家买头牛了。倘若是脚踏实地的暗访,哪能花这么多冤枉钱?

    底层扶贫干部因频频“迎检”身心俱疲。该旗一位驻村干部说,这一年自己就顾着“迎检”和整改了,除了大的穿插互检还有各种小查看,11月份当地就要招待三批查看团,巡视组扶贫专项查看、扶贫穿插审计查看、市纪委扶贫查看,扶贫干部们天天疲于往这些人的驻地跑,一瞬间调这个人过来,一瞬间调那个人过来,一瞬间要这个资料,一瞬间要那个资料。为了预备查看资料和迎候查看,常常开会到晚上十一二点,底子没有时刻走村入户。这位驻村干部坦言:“最近30天里我只要2个晚上没会。”

    “虚功”太多脱不了贫

    考评要问责和鼓励偏重

    内蒙古这个旗的查看评比“怪圈”,暴露出当时底层脱贫攻坚作业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榜首,“虚功”过多。内蒙古多地旗县的底层扶贫干部反映,他们简直用了整年的时刻重复做表格、调整数据、完善表达方式、敷衍上级查看。在评比成果问责的巨大压力下,有的当地大部分精力用在扶贫“虚功”上,反而罕见时刻为贫穷户解难。

    第二,存在重复建造。为了监督查核扶贫干部有没有下到底层,还得动用现代化技术手法。比方,扶贫体系内有国家大数据渠道、自治区大数据渠道、市大数据渠道,旗县也要独自做大数据渠道,而建一个大数据渠道需求上百万元。一些底层干部诉苦说:“当然查岗仅仅这个大数据渠道的一个功用,还有其他许多关于扶贫的信息化作业内容,但本该节省资源综合利用,没必要烧钱自立门户。”

    第三,“假扶贫”问题。有些当地为了向查看组交差,依照要求制作了表格,但内容却不实不真。记者在贫穷户宝山一家的精准扶贫手册看到,工业扶持一栏写着帮扶购买两端根底母牛、和谐金融扶贫借款5万元、栽培青贮10亩,并都显现“已完结”。表格中还显现政府为该户危房改造60平方米房子。“没给我买过牛,也没给过买牛钱。没给我和谐金融借款,我家本年底子没种青贮玉米。危房改造后的房子满打满算才35平方米,哪里来的60平方米?如果是今后要这样帮扶我,那也不能写上‘已完结’了啊?”宝山说。

    一些底层干部呼吁,脱贫攻坚要高压也需减负,要问责也需鼓励,发作在内蒙古某旗的频频评比查看,打乱了底层扶贫作业的正常节奏,而大范围的通报批评和约谈反省,也挫伤了一些扶贫干部的积极性,有必要进行纠偏,将作业重心转移到干实事、见实效上来。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1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