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2-07 08:57:07
  • 阅读(7911)
  • 评论(13)
  •   科技日报乌鲁木齐12月6日电,在全国际40多个高辐射污染区,有没有生命存在?以何种方式存在?无疑是苍茫科海里一个谜。日前,这个谜底被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使用研讨所石玉湖研讨员带领张志东、王玮等团队成员揭开。

      6日上午,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使用研讨所发布音讯称,国际首个具有我国彻底自主知识产权的耐辐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在新疆建成。

      为探究我国高辐射污染区的生命现象,该团队成员历时15年,不畏高放射性可能形成的损害,先后10余次深化污染中心收集样本,别离发掘耐辐射微生物2000余株,已完结判定并挂号入册1213株,宣布1个新属(Yuhushiella),18个新种,在国际上初次报导汉中废铝了隶属于微杆菌属和链霉菌属的耐辐射菌株,创建了具有我国彻底自主知识产权的耐辐射微生物资源库。

      该团队在国际40多个高辐射污染区范围内,初次对一个高辐射污染区耐辐射微生物进行体系的发掘与研讨,研讨证明了我国高辐射污染区土壤中存在丰厚的耐辐射微生物资源。

      石玉湖研讨员称,该资源库的建成极大地丰厚了国际耐辐射微生物资源,使我国在该范畴研讨占居国际前沿,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生态学、核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开展。

      日前,由新疆农科院微生物使用研讨所、我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讨所、南京工业大学联合完结的《我国高辐射污染区耐辐射微生物资源发掘与研讨》科研效果,经过自治区科技厅安排的效果判定。6日发布的仅仅效果四大立异内容之一。

      (原标题:首个耐辐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建成)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29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