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宁自称“国内高空极限应战第一人”的咏宁,不幸坠楼身亡了。年轻轻的,说没就没了,让人怅惘。
可是,点开他许多“极限”视频优选吧,心里百味杂陈:能怨谁呢?靠一只手把身体悬挂在摩天大楼外边,挂完大楼挂塔吊、挂大桥,上旧烟囱、楼顶边际踩平衡车……完结这些风险动作,一点防护办法也没有,这不玩命吗?
这么干,到今天才出事,已经是挺走运的了。再深想一步:他玩的还不仅仅是自己的命。如果高空直坠,楼底下有人,有砸着的可能性没有?这不是直接要挟公共安全吗?再诘问一句:相似的行为还有吗?鼓励这种冒险行为的土壤,还在吗?
提到相似行为,可能没有这么惊险,但也够瞧的。曾几何时,某渠道上批量呈现一些古怪内容:往身上绑鞭炮,点着炸自己,炸臂膀炸背乃至炸裆;摆几瓶高度白酒,咣咣咣一口气悉数喝完;生吃八爪鱼……为了招引重视,身体几乎能够不要了。如果说咏宁是踩着自杀的边际,这些就是玩自残。
生命名贵,上赶着糟蹋,图的啥?很简单,面前摆着一个摄像头,这是一种生意。拍照玩命的进程,招引眼球;不断玩命,黏住粉丝,构成IP,双击点赞、红包奖赏,这就是商业形式。
有人会问,吸粉变现,也不一定非得这么没底限吧?当然。吸粉变现的正途多的是。可是,就怕走着走着走邪了。只想着招引人,啥也不管了。不就是造奇迹吗?我加加码吧!你加码我也加码,构成一种负向竞赛。你连喝四瓶啤酒,我喝白酒!你也喝白酒,我喝泥鳅……自残、违反道德、违反公序良俗乃至违法,就这么催上去了。
关于歧途,只能封堵才有用。咏宁的高空视频,因过于风险,从前被某渠道封过号,这正本也许是救他一命的时机。但很可惜,仍是有大标准的渠道,所以,冒险生计得以连续,一个又一个视频连续发布,点赞双击声中,铺就了他的不归路。前面说的那些自残视频,在原渠道上也隐姓埋名了,可是,会不会又有新渠道,为了敏捷翻开局势,再来一次粗野成长,把这接力棒再接过来?
注意力经济能够搞,可是要有底限。这恐怕是视频渠道和监管者都要面临的一道题。带血的钱,不能赚。没底限的成长形式,有必要叫停。
(原题为《玩命视频何故粗野成长》)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