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原标题:为青年打好我国底色逐梦新年代——上海大学思政课为什么“红”
“思政课竟然能够这么上!”近来,上海大学一堂“年代音画”通识课上,该校社会学院和音乐学院教授联袂,用音乐旋律和前史回忆,声情并茂地教育了“国歌怎么一路走来”。整个讲堂学生爆满,“蹭课族”只能席地而坐。不少学生听完课后表明,原以为沉闷闷的讲堂,没想到却是热腾腾,收成满满,时刻也转瞬即逝,总感觉没听够。
思政课怎么上才干“圈粉”?怎么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效果?上海大学探究出了全新形式:教师离别单兵作战,“项圈形式”力促跨学科联袂授课;量身定做课程,价值引领与专业常识结合为青年打好我国底色,逐梦新年代。
“国歌”里倾听年代脉息
从晚清时期《普天乐》《颂龙旗》等带有礼乐颜色的“国歌”,到雄壮昂扬的《国民革命歌》《义勇军进行曲》,记者看到,“年代音画”整堂课在两位教授的合作下,论题导入、讲堂主讲、现场问答、网上互动等各环节如行云流水。教育者不只浸透常识,更引领听众感触国家、民族的年代开展脉息。听课者热心参加,学生乐团还现场演奏了《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唱国歌,把讲堂气氛引向高潮。
“《义勇军进行曲》展示了我国近代史上那段血与火的淬炼,最能体现民族的斗志和决计。”上海大学本科生方晓听完课热情满满地说,今日的大学生们要英勇走在年代前列,成为猛进者和开拓者。”
有听课教师表明,课程看似教育文艺作品,其实紧扣年代进程中的我国主题。音乐教授带来了“艺术的眼睛”,社会学者带来了“文明的眼睛”,一同使思政讲堂更具思辨性、人文性、趣味性。
课程主策划人之一、上海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顾晓英表明,讲堂成功的背面是授课团队的艰苦支付,每次开讲之前,课程负责人、掌管人与主讲教师都要一同备课,对教育内容、流程和办法进行精心设计,重复修正教育计划。
为“90后”量身定做思政课
据了解,今年初开课的“年代音画”是上海大学“大国战略”系列思政课的组成部分。从2014年始设“大国战略”,到2015年“立异我国”,2016年“创业人生”,2017年“年代音画”“经国济民”,这些为“90后”大学生量身定做的“我国课”,开一门火一门,“蹭课族”席地而坐成为讲堂一景。
“我国进入新年代,青年站在什么前史方位?怎么迎候现已敞开的新年代?思政课有必要答复好这个问题。”顾晓英表明,“大国战略”系列课正是从当今社会抢手和大学生火急需求下手,尽力拉斯维加斯平台引领他们感触年代、读懂我国、养成家国情怀,在民族未来中看到个人的出路与职责。
“大国战略”课为什么能“红”?离别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让经济、前史、法学、文明、国际关系等各范畴教授、学科带头人联袂授课,无疑是其“圈粉”的重要砝码。
顾晓英称其为“项圈形式”——思政教师好像“项圈”基底,讲堂上起着牵线搭桥、掌管串场、引导互动的效果;名家大咖则是镶嵌其上的“钻石”,他们从各自专业布景动身,带给学生不同的学科视角,形成了育人的集成效应。
让思政课成为青年人生之路的指明灯
“上大学前,我生活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后来考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深造。我深深感到,正是得益于国家的快速开展,才干完成自己更大的志向。”不久前的“立异我国”课上,应邀授课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赞助者张建华的一番叙述,让在场学子深受感染。“我信任,在这个年代,靠着自己的尽力,一定能大放异彩。”有学生说道。
本科生肖畅在“立异我国”课上倾听了上海大学无人艇团队的科研履历后,在感言中写道:“我为整个团队迸发出的联合和奋发向上而感动,正如教师们所说‘要有心胸为国的心,才干成果大工作’,这句话将成为我立异之路上的指明灯。”许多学生表明,课程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理论常识,而是共识感以及对未来的考虑。
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改革协作组组长忻平以为,经过团体备课、一同教研,“大国战略”系列课真实做到了价值引领与专业常识的结合,做到了形散神聚。不同专业布景、不同人生履历的教师,在同一讲堂答复同一主题,把道理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使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不断增强。
上海市教委表明,正在积极开展试点,支撑高校推出更多“我国系列”品牌课程,使之成为广受师生欢迎的“抢手课”,并将经过推动团体备课等多种形式,把十九大精力全面融入多样化的思政讲堂教育之中,尽力为今世青年打好我国底色,逐梦出彩新年代。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